??怂箍荡笾腥A區官微
與您分享??怂箍诞a品及技術方案、成功案例、行業動態與精彩活動。助您第一時間了解前沿尖端科技,創新不停,技術不止!
川藏鐵路——中國國內第二條進藏“天路”,雅林段新建正線長度1011公里,穿越橫斷山、念青唐古拉、喜瑪拉雅山等山脈,跨越大渡河、雅礱江、金沙江、瀾滄江、怒江等大江大河,線路“六起六伏”。地形地質條件極其復雜、沿線生態環境敏感脆弱、工程勘測施工極為困難。
昌都市洛隆縣臘久鄉康玉溝無人區,一側是河道、一側是峭壁山體,康玉曲激流怒吼聲響徹峽谷,狂風中搖曳的木橋讓人膽寒,狂風不斷、飛沙走石,前步走過的小道轉身已被流沙和碎石淹沒,但就在這里,一條精密水準線路毅然穿越。
陜西鐵道工程勘察有限公司,鐵一院下的勘測尖兵,面對如此困難,購置了8臺徠卡LS15水準儀,并組織人員到國測一大隊參加培訓,為了確保項目工期質量,公司共調集45人分2隊12組開展工作。面對康玉溝15公里無人區的“硬骨頭”,專門組建了9人青年突擊隊集中攻堅。要在高寒颶風、低溫缺氧、沒有信號、氣候變化莫測的康玉溝測量一等水準,那需要勘測尖兵的堅毅與擔當,如同康玉曲的激流終將匯入怒江而促其更加澎湃。
青年突擊隊的旗幟迎風飄揚在湛藍的天空,隊員們身背水準儀、三腳架、銦鋼尺、鋼精鍋、塑料壺,意氣風發地走在隊伍前列,踏大步前行。
如果在平地,水準測量對于這些突擊隊來說是“小菜一碟”,但在高海拔、高落差地區卻是一塊“硬骨頭”,別說測量,即使手提肩扛儀器設備行走也會特別費勁,但在此時他們無心關注高反影響,現在關注的只有往返數據的閉合——如何在狂風不斷、飛沙走石、空間狹窄的環境下,把尺墊放實、保證銦鋼尺絕對豎直、保持三腳架穩固、電子水泡保證10秒內、將測繪成果控制在每公里往返閉合差1.8毫米以內。
每日作業前,電子水準儀視準軸誤差校正是必須的工作步驟,盡管每天都重復同樣的過程,但突擊隊依然細心、嚴謹,因為他們明白,只有獲取準確的視準軸誤差并補償到觀測值中,才能讓觀測結果更精準。
大高差狹窄環境,視距差、視線差超限不可避免,但困難沒有難到智慧的攻堅隊員,他們在陡峭石壁架站,看著屏幕就能完成照準讀數。
從溝口至8.1公里處的數據一次就完全閉合,在如此特殊環境下取得這樣的成果,突擊隊員們的艱辛付出獲得了回報。之后隊員繼續翻越海拔3800米的埡口,后續地形更加復雜,補給更加困難,工作更加艱難。但依稀看見,在尖兵旗幟的號召下,那星點橘紅依舊活躍在康玉溝兩岸,他們步履鏗鏘、一往無前。